本报讯(记者冯焕君 通讯员郑海强 刘博)进入10 月份以来,辽沈地区天气转冷,昼夜温差大,线路设备状态变化较快,钢轨进入“ 三折”多发期。为防患于未然,沈阳工务段密检细查抓预防、精检细修抓源头、科学施工抓基础,不断提升钢轨“ 抗寒”能力,确保冬运安全。
这个段通过调整探伤执机方式,选拔技术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探伤工,每4 人一组按包保区段,对钢轨焊缝进行全面检查。同时,缩短探伤检查周期,由原来的22 天调整为18 天,对钢轨薄弱处所、曲线及道岔区段采取15 天一个周期的全线加密检查办法,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
该段从入秋开始,开展了段、车间、工区3 级拉网式专项检查整治活动。段班子成员对管内重点线岔设备进行徒步检查,找病害、查原因,发现问题及时整治,不留隐患;各线路车间利用动检车、轨检车、小型添乘仪分析数据,查找线路病害原因,采取措施根治“ 顽症”,确保钢轨无隐患;各工区实行严格奖罚制度,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为确保设备安全作贡献。
他们合理利用秋季施工黄金季节,大打设备质量翻身仗。对安全大检查和秋检发现的线路几何尺寸超限、钢轨空吊等线路病害进行全面整治,并组织各车间开展秋季拨道工作,特别是对曲线进行了逐条测量计算、优化拨道,提升曲线过冬防寒能力。针对方向易发生变动的道岔区,他们采取增设地锚拉杆、安设地排桩的方法,保证了道岔设备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