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建设完成的厦门前场铁路货场位于厦门市海沧区东孚镇,作为全国第二大铁路货场,它是省部合作战略性基础设施项目,具有国际物流、区域分拨物流和城市配送物流三大功能特征,在未来若干年,这里将撑起我国东南沿海物流的“半壁江山”。正是在这块占地面积2761亩的土地上,中铁十七局六公司的新铁军队伍们以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勇气与智慧,履职尽责,书写了一页华丽的篇章。
抓住症结,解决征迁“拦路虎”
由于地处东南沿海经济特区——厦门市,厦门前场铁路货场施工存在着结构物多、征迁难、环保要求高等一系列“先天”困难。铺道岔、房屋、通信光电缆、信号道岔联锁、高低压电缆、10kv配电所、接触网、开闭所兼AT所……仅结构物项数就达到了26项之多,加上2761亩征地(近23万平方米房屋拆迁,部分区域存在整个村庄的迁徙)、横穿半个货场的自来水主管道改线,该项目的征迁压力用“山大”来形容毫不为过。
征迁难,症结在于要原住居民“远离故土”,离开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针对征迁难题,项目人员稳住阵脚,抓住症结,积极配合当地政府,摸索出一套“充分尊重、主动出击、和谐征迁”的工作方法。针对征迁款未赔偿到位的村民,征迁人员常常敲门入舍与他们促膝商榷,一方面争取他们的支持,一方面主动帮助这类村民赔偿款及时到位。同时,项目人员采取边施工边征地“两线作战”零延误的做法,以“点”带“面”,实现了征迁保障施工、施工推进征迁的双向配合。这种将心比心的工作态度、赶工加点的工作方法很快得到了广大村民的谅解和支持,他们纷纷以实际行动配合征迁人员工作,2016年1月,被称为“拦路虎”的苗圃和房屋的征迁难题被顺利攻破。
全面协调,打破“天窗点”困境
由于地理位置原因,该项目部分施工工点一个月只有几天的“天窗点”时间,且都在凌晨,面对的却是土建施工和通信、高压改迁等同时交叉施工,安全隐患大,项目人员在“天窗点”施工期间,都处于高难度、高压力、高风险的状态。
针对“天窗点”不足的瓶颈,项目与南昌路局、厦门电力公司、厦门市电信等单位加强沟通协调,在确保既有管线正常运营的前提下,简化手续、优化流程,为厦门铁路货场的施工大开绿灯。另一方面,项目抓住来之不易的宝贵时间,分批次从兄弟单位引进200余名熟练工人投入施工一线作业,在加大作业面的同时,实行“三班倒”,24小时不间断施工;同时全面开展劳动竞赛,实行白加黑,人停机不停,对施工班组和技术员进行节点考核,奖优罚劣,在“过程控制标准化,管理制度标准化,人员配备标准化,现场管理标准化”的理念下,保证了工程的安全、质量及进度,取得了一个个阶段性胜利。
集体冲锋,争做优秀示范岗
南方的夏季炎热而漫长。由于项目实行24小时的全天候施工,项目的现场技术人员们白天指挥现场施工,晚上编写施工日志、资料,凌晨参与“天窗点”施工,面对高强度的工作,项目的25个党员先锋岗在每一次施工关节点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示范作用。在后勤保障上,项目办公室及时发放绿豆、凉茶、草帽、藿香正气水等防暑降温物品,避免职工们室外作业中暑生病,同时,保证饮食供应,严把食材关,丰富三餐菜色,让职工们吃得放心、满意。
作为有担当的中央企业,中铁十七局六公司坚持“诚信、创新永恒,精品、人品同在”为企业价值观,恪守承诺,为确保资金、人员、设备投入上全面优化,公司副总经理长期现场办公,就地解决各类难题,带领着项目人员克服了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作业任务艰巨等重重困难。
自2012年6月进场以来,面对重重困难,该项目扭转不利局面,不仅完成了相当于三分之一厦门大学面积的征迁任务,更是秉承能打硬战的作风,迅速形成施工大干局面,施工生产稳步推进,确保了6月28日的开通节点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