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上午9时,京沈京冀客专“隧道二衬拱顶带模注浆施工工艺”现场观摩会,在河北兴隆县境内的中铁十一局李家店隧道进口举行。京沈京冀客专全线9家参建施工单位和5家监理单位代表60余人参加了观摩交流,京沈京冀客专公司总工程师赵世运、副总工程师龚成明等领导对中铁十一局研发的带模注浆工艺给予充分肯定,要求全线参建单位推广应用。
为提高铁路隧道衬砌质量,避免隧道拱顶出现空洞,防止今后铁路运营过程中出现隧道拱顶混凝土掉块现象,确保铁路隧道运营安全,中铁十一局京沈京冀客专Ⅶ标历经3个多月试验探索,研发了隧道二次衬砌拱顶带模注浆施工工艺,有效解决了传统二衬空洞缺陷整治难的困局。
这种带模注浆施工工艺,包括一整套新的注浆流程、新的工装装备及高性能充填材料,在简化传统注浆工艺的同时,大大提高了注浆质量。
这种新工艺,在隧道二衬衬砌台车拱顶模板上设置了3个垂直注浆孔,孔内安装活性粉末超高强混凝土(RPC)注浆管,二衬混凝土浇筑完成1至2小时后,于脱模前开始注浆。注浆材料采用高流动性微膨胀早强缓凝充填砂浆,与二衬混凝土形成有机整体,解决了传统浆液与二衬混凝土“两张皮”的弊端。
研发的新的注浆工装设备为制浆注浆一体化机,该机采用双层设计,上层制浆,下层拌浆,前端压浆,实现一台设备“打天下”,减少设备投入的同时,提高注浆工效2倍以上,也降低了现场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
新工艺的推行,将传统的隧道后期缺陷修补转变为前期质量通病预防,将隐蔽的缺陷工程转变为看得见的放心工程,为我国高铁隧道建设质量保驾护航,也为高铁国家战略提供可靠的质量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