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水平建设城市轨道交通”为主题的“2013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关键技术论坛”于2013年9月6日在北京会议中心顺利闭幕。
此次论坛由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及其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工作委员会联合主办,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承办,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市政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协办。中华铁道网作为本届论坛的媒体支持单位派员参加了论坛。
2013年9月5日上午9时,论坛开幕。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理事长、住建部原副部长郭允冲,中国工程院院士施仲衡,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徐波,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秘书长杨忠诚,中国工程院副局长阮宝君,北京重大办总工杨广武,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丁树奎,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工作委员会理事长宋敏华,列席大会主席台。丁树奎总经理作为承办单位代表致欢迎辞。郭允冲理事长、施仲衡院士、徐波副秘书长分别作了致辞。来自北京、天津、上海、浙江、广东等地的180余位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参加了开幕式。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理事长、住建部原副部长郭允冲在致辞中讲到,近年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迅速,全国17个城市的66条线路总里程超过2000公里,极大地缓解了我国人口集中城市交通压力过大的问题。规划建设总体水平稳步提升,多项关键技术难题取得突破,形成了生态环保、节能减排、节约土地、降低成本的发展理念。但是仍存在科技创新能力不足、自主创新动力不强、关键领域人才缺乏等严峻问题,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从大到强还有很长的路,希望与会专家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管理积极建言献策。
作为老资格的地铁专家,中国工程院施仲衡院士在发言中指出:城市轨道交通是系统工程,勘探、规划、设计、建设、运行和管理,各个方面相互关联。规划是基础,轨道交通规划要与城市整体规划相统一,这其中线路规划的综合统筹、合理布局是降低成本、节约资源的关键;而技术进步是加快建设速度、提升效能,特别是保障运营安全的支撑。目前各地不断有新技术涌现,也常通过论坛等形式交流,但这种交流往往停留在表面,一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不能在国内推广,在这方面应该花些精力,统计一下每次交流完后,创新技术应用的情况,此外,技术应用要特别注重以人为本,高水平的技术如果不能方便群众,就没有任何价值。
开幕式后的主题演讲分为上下两个半场进行,分别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冯爱军,副秘书长、中铁西南研究院副院长严金秀主持。北京市重大项目办公室总工程师杨广武、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罗富荣、上海申通轨道交通研究咨询有限公司顾问总工傅德明、北京市交通研究中心主任郭继孚、深圳地铁集团副总经理简炼、宁波地铁总公司总工程师陈斌、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史海鸥等11位在轨道交通规划建设一线承担建设指导任务的专家做了大会主题演讲。其中北京城建设计研究院杨秀仁总工程师关于《城市轨道交通装配式地铁车站应用研究进展》的报告,针对北方冬季地铁施工受气候影响而研究和应用的科技成果,以其技术上的大胆创新和实践中的显著成果获得现场较大反响。9月6日上午,论坛分为“规划建设”、“设备与运营”、“勘探测量与监测”三个组进行交流,北京地铁监理公司总经理郭建国等22位专家做了报告,就如何实现高水平的建设和管理城市轨道交通、更好地为城市发展及人民群众的出行提供便利服务进行了深入探讨。
9月6日下午,部分专家和与会代表到北京地铁14号线施工现场进行了参观活动。至此,为期两天的“2013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关键技术论坛”顺利闭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