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智 北京报道
最敏感的经济末梢此时正处在一片低气压中。
5月24日,汇丰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公布,初值为48.7。中小企业经过4月短暂的回暖之后,再次下降。
能用来拯救经济的,找了一圈还是回到了投资上。这一次,还是铁路扛大旗。
近日,铁道部在一份债券募集说明书中表示,截至去年末,铁道部获得的银行意向授信规模超过2万亿元。随着银行陆续放款,铁路的开工逐渐增加。4月份的数据已说明了这一变化:铁道部固定资产投资和基本建设投资环比分别增长71.93%和122.96%,双双创下年内新高。
“扩大内需、稳定增长,长远看要靠消费,眼前看离不开稳住投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指出。
实际上很可能要比预想的困难得多。地方财政收入锐降,社会资本依然冷对,企业赚钱效应大减……一系列的不利因素表现在市场上就是,上证指数连收3根阴线,逼近2300点。
铁路投资先行
5月24日,河南省铁路投资公司副总经理刘学军走访江西省铁路投资公司,调研铁路建设融资举措和破解铁路建设融资难题。
这并不是一次普通的经验交流活动,而更类似于“取经”大建设即将再次启动,怎样保证建设资金?
前不久,铁道部与河南省人民政府在北京签署《进一步推进河南铁路建设会议纪要》,其中包括加快三条城际铁路的建设和大力推进郑徐客运专线、蒙西至华中铁路煤运通道等7条可开工的项目。
“这相当于对河南铁路建设的一个保证。”参会的一位人士表示。
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研究员董焰注意到,在地方,伴随着停工铁路大量复工的,是城际铁路建设再次受到热捧。
在安徽,曾受停工影响的合福高铁近日正在加快建设速度。一位工作人员接受采访时表示,京福高铁公司和安徽省关于铁路建设的相关负责人近日进行了会谈,随后,加快建设的命令自上传下,“告诉我们的是,按照规划这个进度已经落后了,我们得加快速度,必须在规划时间内完成。”而具体加速方式,则是将中午休息时间延后半小时。
“很多工程都在加速。”一位发改委工作人员介绍说,包括铁路在内,一些原定下半年开工的项目,已提前到上半年。
一般情况下,决定铁路建设速度的,除了规划就是资金。据参与铁道部和河南签署协议会议的工作人员介绍,同一天,国开行还与河南省政府签署了系统性融资规划。这个融资规划是铁道部日前公布的2万亿授信的一个组成部分。
这样的场景似曾相识。2008年,4万亿投资中,“有2万亿投进了铁路里。”董焰介绍,“2万亿授信很好理解。银行要放贷,但找不到好的项目,比较稳妥、可靠,有长久效益的项目,现在就只有铁路是符合这个条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