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二十三局六公司自2000年3月立足重庆以来,用PC梁在重庆轻轨市场打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蓝天。12年以后,当轻轨PC梁生产渐渐接近尾声的时候,公司在重庆轻轨二号线延伸段线下综合施工中又接连不断获得新的荣誉。以项目经理刘文忠为代表的轨道交通项目团队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艰苦打拼,相继在重庆轻轨线下劳动竞赛中荣获第一名,在线下工程年度综合评比中荣获第一名,在公司年度综合考核中荣获第一名,同时荣获了重庆市级文明工地称号,使二十三局六公司在重庆轻轨工程的建设中延伸了辉煌。
一、艰难起航
位于重庆巴南区鱼洞主城的重庆轻轨二号线延伸段区间施工工程,施工线路总长1500米,含一个高架区间工程、一个道岔桥、一个空中车站,245根桩基,建筑总面积15409平方米,合同价格约1.2亿元,在项目最初预评估中被定为预亏70万元。
2010年6月,六公司副总经济师刘文忠受命兼任正在组建中的轨道交通项目部经理。刘文忠带着武水项目部做竣工资料的几个人,加上新分配来的几个大学生,总共15个人匆匆上场。面对工程单价低、项目人手少,城区施工难度大、没有技术熟手,而且还要同时做武水项目部竣工资料和最后审计等工作,这让项目一班人着实感到提襟见肘。
首先是人手问题。项目部组建初一共15名同志,除了项目经理刘文忠和书记余先林是两名富有经验的老同志外,其余全是年轻员工,甚至是刚毕业的青工,一大堆年轻人眼巴巴地看着项目领导,工作不知从何下手。其次是水电问题,业主要求上场后立即开工,可没有水、没有电,不具备开工条件,如何是好。第三是征地难,项目位于重庆巴南鱼洞主城区街道,寸土寸金,说征就征,说拆就拆,哪有那么好的事啊。还有文明施工、安全环保、成本控制等诸多问题,考验着这帮两老十三新的项目团队。
经验不足就学习。项目部从零开始,认真分析轨道交通建设的实物工程量、总工期和需要的设施设备,系统地进行分析归纳,把所有工程量划分为若干个小节点,制定科学的施工方案,对每一个方案、每一个环节以上岗前专题培训的方式进行重点讲授,让那些刚离开校门的学子尽快融入施工环境。项目经理刘文忠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还当老师,这位先后从事干部管理、工队技术、项目书记和项目经理的复合型人才,他一边干一边指导,把自己多年的施工经验传授给年轻的员工,在这里又有了新的角色。2011年春节,本应该是大家阖家欢乐的时刻,但项目部为了确保工期的正常进行,全体员工正常上班。项目部首先进行的是安全、施工的技术培训,项目领导分别为大家讲授安全操作要领、技术施工规范、文明施工的重要环节,让大家在春节期间学到了施工的真本领,有效提升了项目部施工的整体水平,为节后施工大干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为加快重庆轻轨建设的整体步伐,重庆轻轨二号线南延伸段要与一、二期工程配套进行,确保2012年全面通车。业主要求必须尽快形成大干局面,整体推进轻轨建设,但项目刚上场,两手空空,尤其是没有水、没有电,这可急坏了项目领导。施工用电不等于居民照明电,不但电压要380伏,而且动力需求量大,一般情况下找不到这样大的负荷,只有求助周边企业,而施工周围要么是居民小区,要么是超市商场,哪有这么合适的动力用电啊。困难吓不倒项目部人,他们挨家挨户询问,终于在不远处打听到一家私人企业,经过与这位私人老板协商,愿意临时支援项目部开工用电。解决水的问题,项目部与巴南区环卫公司联系,争取到他们的支持。一份真诚,一份回报,经过艰苦的寻找与诚恳地联系,水电难题相继得到临时解决,满足了项目开工要求
2010年8月15日,项目部正式开工,在没有鞭炮、没有彩旗、没有开工仪式的情况下,项目部第一个挖孔桩在巴南区莲花市场100多米远的马路人行道边正式开始。一个月以后,到2010年国庆,迎来了第一根桩基的混凝土浇筑。10月2日,大家冒着蒙蒙小雨,着手浇筑横截面2.2米乘2.5米,孔深11.5米的首根桩基,这也是重庆轻轨二号线延伸段全线第一根桩基的浇筑,这意味着项目施工首战告捷。11月12日,由重庆市质量监督总站等8家单位20多名领导及专家组成的验收组到项目进行首件验收,一致认为工程合格,同意进入下道工序。
项目施工便道,要穿越巴南区鱼洞体育公园,公园里的小道曲径通幽,哪能用于施工啊,这一车泥一车土,一车水,几天下去,公园岂不是面目全非。但项目经理刘文忠向公园管理处下了保证,倘若因为施工影响了公园的环境美化,任凭处罚。经过真诚的沟通,赢得了对方的信任,施工便道的修建成功了一半。但公园管理处的马路仅占施工的小部分,剩下的还需要和重庆巴南区渝信资产公司联系,取得他们的支持。重庆渝信公司隶属于重庆巴南区政府,项目部余先林书记很快与巴南区轨道交通办公室的同志取得联系,赢得他们的支持,通过区政府轨道交通办公室出面,便道的征地问题很快有了答案。项目部挖孔桩的施工与便道施工同步进行,加快了工程的整体进度。
二、乘势而上
重庆轻轨二号线延伸段一共有5座道岔桥,其中二十三局六公司承建的是最大的一座道岔桥,道岔桥下面悬空,上面有13912吨混凝土、钢筋及钢绞线,施工中需要用3000多吨脚手架密集支撑,为了确保万无一失,项目年轻的总工程师何继华和他的团队开始了道岔桥施工的三部曲,一是强化基础处理,采用挖淤换填的方法,把地下的淤泥去掉,重新填埋,在基础部分的增加混凝土浇筑,并达到50公分混凝土厚度,提高了基础强度和支撑能力;二是进行支架加密处理,按照设计要求,用于支撑的脚手架必须达到每60公分一根的距离,项目部按照设计承重120%的保守计算,在60公分间距的基础上,部分关键位置加密到30公分间距,虽然成本适当增加了一点,但安全系数却大幅度提升;第三是在支架顶部采用水箱液压试压,按设计13912吨混凝土的设计重量,用大大小小的水箱,装满水后在道岔桥支架顶端试压3天。由于措施得当,整个沉降不足1公分,而且是均匀沉降,既加固了基础牢固,又确保了后期混凝土浇筑的顺利进行。
在现场质量控制中,项目副经理葛启钊,这位刚大学毕业三年的年轻人每天和工队的工友们一起,每天在工地现场旁站,严格进行质量把关,他的原则是对于工程质量,必须要过好三关,第一关是工班自检,即现场施工人员必须进行严格的自检工作,第二关是自检之后的项目质检工程师检测,现场工程师检验工程后开具施工清单;第三关是监理工程师的检测验收,所有工序必须经过这三道质量检测后才能交付下道工序施工,这就是后来的项目质检的“三检制”原则,有了这三检制,项目现场施工的质量得到了业主、监理的一致好评。
由于项目部地处重庆巴南区鱼洞主城,来往车流量大,临近地段是莲花市场大型超市,项目施工现场中的噪音、粉尘、安全和形象等,直接关系到当地百姓生活和城市形象。为方便施工,又不影响环境和过往车辆的正常通行,项目部在马路中间竖起了隔离带,安装了加固防护栏,马路中间白天不能施工,就夜间进行,施工中留下的尘土、弃渣,安排专人在天亮以前进行清扫,并及时清理防护围挡上的灰尘、淤泥,保证围挡的清洁美观。为确保交通安全,加强了安全警示,在道路两旁安装警示牌。鱼洞车站和道岔桥的施工位于鱼洞体育公园内,公园内的施工对于环境的要求尤其重要,项目部从施工便道着手,在进门处设计修建彩门,进行美化装修,在便道沿途安装防护围挡,在围挡下摆放各种花草,张贴安全常识和标语,把施工便道和施工场所与公园的环境融为一体,使大家对施工工地有了另外一番认识。在工地现场的塔吊顶端,安装了三个可遥控移动的摄像头,在项目部每个办公室都可以同步查看施工现场的每一个细节,保证了现场施工的有效监控。
项目一班人认为,不仅要干好工程施工,也要加强与业主、监理和设计院的交流,同时还要加强和当地政府的沟通,与周边企业的联系,与当地百姓的交流,赢得他们的信任和支持。因此,项目部把协调工作开展作为重要环节,也正是在不断沟通与良好协调中,不仅干好了工程,还交了不少朋友,一些急难问题也因为及时沟通被妥善处理。2010年10月,在一个小的管网改造中,由于原有设计中没有考虑城市地下管道的预埋因素,揭开地面进行深入开挖中,发现地下水电、网络等各种管道密集交错,项目部一边施工,一边做好资料,并及时进行了申报,在业主、监理和设计院同时认可下,管网改造很快获得了变更,小管网改造获得了大效益。2011年7月,在轻轨道岔桥的施工中,位于道岔桥不远处是鱼洞绢纺厂的高压线电杆,10KV高压线路从高高的塔吊旁边经过,塔吊每一次起吊和倒运都十分危险,需要及时搬迁,项目部与绢纺厂积极沟通,在业主、厂家、巴南区政府、保险公司和项目部的多方协调中,很快联系到新的安装地点,及时更换了高压线位置,对于绢纺长因此造成的短暂停工,项目部和厂家也本着诚信原则,在双方互让基础上,给予了一定补偿。整个拆迁工作,项目部的花销还不到2万元。
三、喜结硕果
2010年12月,轨道交通项目收获了组建以来的第一份光荣,在业主组织的劳动竞赛中以125.8分的成绩名列重庆轻轨二号线延伸段、三号延伸段综合第一名,项目部按照下达的竞赛工期、安全、质量、环保等要求,不但率先完成了48根桩基的混凝土施工,有效推进工程进度,而且各项指标全部达标,重庆单轨公司在全线以红头文件的形式进行通报表彰,并给予项目部3万元现金奖励。
211年1月,在业主第四季度综合评比中,轨道交通项目部在轨道交通二号线延伸段土建工程六个参建项目中名列综合评比第二名,被重庆市轨道交通集团奖励现金15000元。
2011年5月12日,重庆市轨道交通集团等8家单位对项目施工进行了中间验收检查,在对轨道交通二号线延伸段土建工程大江车站至于鱼洞车站高架区间28根桩基、两座承台、22根墩柱和22片盖梁的施工进行反复检测后,验收小组对项目在工程质量控制等方面的一系列方法措施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赞赏,中间验收全部合格。
2011年7月,项目部在加强安全文明施工的同时,向重庆轨道交通集团申报了文明单位的荣誉,经过现场查看,内页资料检查,结合施工进度、安全管理,一次性获得通过,被评为重庆轨道交通集团安全文明工地,同时被推荐上报参加重庆市级文明工地的评比。2011年11月,在重庆市级文明工地的现场验收中,项目部再次顺利通过市级文明工地的验收,成为全线的佳话。
2011年7月,项目书记余先林被公司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年底前,项目经理刘文忠被推荐评为中铁二十三局集团先进工作者。
2011年12月,项目部在重庆轨道交通系统线下综合评比中荣获年度第一名。
2011年12月底,二十三局六公司年终考核组对所属项目部进行综合考核,考核内容涉及安全、质量、效益、文化、党建、办公、履职履责、廉政建设、群团建设等所有方面,项目部以92.66的高分名列公司年度综合评比第一名。
在前不久轨道交通的业主检查中,重庆单轨公司总经理史书荣在项目检查工作后,连续说了几个没想到:“没想到一个区间小工程,你们却干成了亮点工程;没想到当初让你们试试手,你们却干得这么好;没想到当初对你们的不放心,如今全部成为了多余。”
这个工程总价1.2亿元,预评估预亏70万元,初步认定上交款为零的工程,经过一年多的实践证明,目前已经超额完成了业主和公司分别下达的实物工程进度指标,安全质量全部可控,实现利润200多万元,实现上交款170万元。在谈到二次创效、三次创效的体会时,项目经理刘文忠视乎胸有成竹地讲,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还要争取创造更大的效益,为公司实现更多的上交款。
2012年春节将至,项目部已经完成了道岔桥混凝土施工,这是全线最大的道岔桥施工,也是全线第一个完成的道岔桥施工。站在桥面顶部,大家看着蜿蜒的轻轨交通线在自己的双手中徐徐建起,看着一道又一道困难被踩在脚底下,却丝毫没有一丁点的松懈,他们决心以加倍的努力,早日完成轻轨二号线延伸段的全部工程,尽快投入到新的重庆轻轨三号线北延伸段的施工之中,把对重庆轻轨的眷念再一次延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