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深入贯彻铁道部“以人为本、服务运输、强本简末、系统优化、着眼发展”的铁路建设理念,加快推进铁路建设标准化管理工作,中国铁建中铁十三局集团沪昆铁路第四项目部始终坚持国家利益至上,用和谐发展、科学发展统领工程建设,在施工组织中全面贯彻落实“工期、质量、安全、环境保护、投资效益、技术创新”六位一体的管理要求,以创建“精品沪昆、创新沪昆、绿色沪昆、和谐沪昆”为目标,精心组织,精心设计,精心施工,精心管理,把“六位一体”作为标准化建设贯穿于项目施工的每一个环节、每一道工序、每一项作业,走出了一条“内抓管理、外树形象、打造品牌、争创一流”的特色之路,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由中铁十三局五公司组建的第四项目经理部,位于贵州省普安县境内,其施工线路总长12.62公里,总投资 10.3亿元。工程量主要包括大茶山隧道出口段长4779米、平导长2142米,刘家庄隧道长7515米,斜井长602米,泄水洞长450米,刘家庄大桥长307.2米。管段内地形起伏,地质复杂,工程任务十分艰巨,安全质量可控系数难度大,在施工中存在涌水突泥、溶洞、高瓦斯隧道的通风、防爆等一系列技术难题。
该项目自去年上场施工以来,因地制宜,结合现场实际,从管理制度标准化、人员配备标准化、现场治理标准化、过程控制标准化“四个标准化”入手,以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为重心,紧紧围绕集团公司“争先进、争一流、争第一”的“三争”理念,通过多途径、多元化的方式,加快推行铁路建设标准化管理,全面提升铁路建设管理水平,确保项目部标准化建设目标得以实现。
一、坚持管理制度标准化,确保提前完成工期。制度管理是标准化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作为建设单位,四项目部严格执行铁道部颁布的管理办法,结合本项目实际,依据国家和铁道部相关规定,以《铁路建设项目管理指南》(建建[2007]72号)为蓝本,从技术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计财管理、综合管理、物资设备管理六个方面下手,不断建立健全各种标准体系和管理制度,先后形成了70多项科学合理、切合实际、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细化了各项管理工作流程,使得项目管理分工明确、职责到位,考核严格、奖罚有度,为施工生产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坚持人员配备标准化,打造一流管理团队。人员配置的数量和素质是决定项目建设水平和效率的关键。公司根据沪昆铁路的工程规模和施工难度,积极地履行投标承诺,任命具有丰富施工管理经验的五公司副总经理张新柳同志担任项目经理。张经理从公司别的项目中选派了业务精良,踏实苦干的优秀管理人员组建了精明能干的沪昆第四项目部。按照集团公司架子队管理模式,为每个洞口配备了现场副经理、架子队长,工班长、技术员、安质员、调度员、材料员、保管员等,极大程度上的满足了岗位设置、人员素质符合的标准化配置的要求。
三、坚持现场治理标准化,做到文明施工生产。现场管理标准化是标准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工伊始,项目领导就与上级、地方以及相关部门进行协调,使得资金到位、征地拆迁、三电和管线迁改、便道施工等问题得到有力解决,同时项目部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编制了工地总平面布置图,对临时性生产、施工主便道建立、道路硬化、材料进场、现场堆码、安全用电、民爆物品的管理、钢筋加工、试验检测、技术交底、工程测量、施工工艺、隧道污水排放、环境保护等进行合理的安排和布置,做到了精心组织,文明施工,营造了文明、安全、和谐施工的良好氛围。在四项目部管段5个点有4个成为全线样板,受到莅临工地指导工作的沪昆铁路贵州公司、铁道部安全质检站以及前来观摩的各级领导的一致好评。
四、坚持过程控制标准化,重视细节铸就精品。过程控制是确保工程质量的支柱。沪昆第四项目部以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为基础,按工作流程办事,将“六位一体”的管理要求有机地灵活运用在工程质量目标、安全目标、进度目标、成本目标等过程控制上,稳抓细节、狠抓落实,打造百年不朽工程,不当历史罪人。建立健全了项目部管理机构,明确了安全责任体系、成本控制体系、评价评估体系,奖惩体系。以多种手段,保证施工行为符合规程规范,工程质量符合验收标准。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目前,沪昆铁路第四项目的全体员工,正以饱满的热情、严谨的工作态度,持之以恒、全力以赴地抓好标准化管理工作,真正地做到让标准成为习惯、习惯符合标准、结果达到标准,在“诚信、创新永恒,精品、人品同在”的企业价值理念的带动下,努力完成每一道施工环节,实现沪昆铁路又好又快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