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中国铁建十五局集团城交公司广深港客专6工区竖井会议室的沙发上,铺在眼前的大屏幕里面,剪切出来几个画面活动的视频监控窗口。直径13.17米的泥水平衡式盾构机各大系统运转情况尽显眼前,盾构掘进的各项参数走出不断变化的轨迹。
这,显然是在IT环境下,信息技术使重达2800吨,长130多米的庞然大物,以自身特有的各项软件系统,实现了自身各大系统最优化的自我控制。需要他们做出的仅仅是根据地质环境变化,调整并输入一些被盾构实践检验了的可靠的参数,它便如长龙一般不出差错地日夜潜行在20多米的地下。
信息化使管理资源集成
企业信息化实质上是将企业的生产过程、物料移动、事务处理、现金流动、客户交互等业务过程数字化,通过各种信息系统网络加工生成新的信息资源,提供给各层次的人们洞悉、观察各类动态业务中的一切信息,以作出有利于生产要素组合优化的决策,使企业资源合理配置,求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发源于经济大潮最前沿的城交公司,在不断强化自身专业优势和品牌形象的同时,加大力度实现人、财、物存在姿态的数据化、信息化以及对其控制流程的信息化,全面应用集团公司各项管理信息系统,将以往以数据库、文档等形式存储的条块分割、分散维护成本高昂的信息资源,以管理信息系统加以整合,最后形成可以继承和集成的管理文件。
中国铁建中铁十五局集团副总工程师兼城交公司经理朱伟在内部管理的不同会议上,就多次要求要转化盾构机信息集成控制模式,全面应用集团公司开发的各类管理信息系统,提高业务和流程层面的信息化水平,提高工作效率,服务于施工生产和企业经营管理。
无论是从浪潮GS财务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系统、X3协同管理系统、党内统计系统,还是到如今开展的综合项目管理系统、工会帮扶系统等等。一路走来,城交公司至始至终走在应用的前列。
在集团公司两步走战略之调整提高期期间,城交公司浪潮GS财务管理系统录入进度始终是100%,应用水平显著提高;完成人力资源信息的采集和录入;全面应用集团公司X3协同管理系统,基本实现了无纸办公,办公效率大大提高;党内统计软件系统全面应用;建立了链接集团公司的视频会议系统;邮件系统和公文已实现网上传递,实现了办公自动化、财务管理、物资设备资源管理等业务的信息化。
各业务层面管理信息系统的全面应用,使零散的、分割的、扭曲的甚至不真实的信息进行了去伪存真的信息集成,形成真实可靠的管理文件(比如财务报表),促进管理资源的不断集成。这为城交公司走好集团公司两步走战略之持续发展期夯实了信息技术支撑的基础。
信息化使内部控制提效
信息技术给企业内控管理带来影响是明显的。原先你可能非常关注企业工作治理机构、组织架构、职责权限、业务流程在企业循环的控制,现在可能你更要关注健全的控制体系和监控手段上。在这个系统里,只要把相应控制流程和一些规则输到系统当中去,各项业务板块信息报表会在这些系统里面产生,形成能够看到内部执行情况真实可靠的集成信息。
在以盾构法组织施工生产为主的企业里,面对布局全国各大主要城市地铁项目上的重大设备,其配件的识别、跟踪以及维护管理都是一项庞杂的任务。特别是因机械故障需更换配件,而外国专家有所保留地指导时,所有地铁人就会憋足了劲地争一口气。
于是,他们从简单的手工编号识别起步,到如今已经开始了数据信息化管理,并逐步走向管理信息系统集成……
近年来,城交公司以深圳坪山机械维修中心为基地建立信息化的物流系统,使得各项目部之间的物资设备供应建立一个协同管理,形成一整套业务流程规范,比如规定如何采购、如何招标、如何收货,如何结算,并将数据不断输入和更新在项目综合管理系统里。
中国铁建中铁十五局集团城交公司党委书记贺修军曾经讲到,信息化的目的是强化内控,内控就是正确地做事。
单单做内控是一个流程上处理,如果不落实到信息系统就不会产生效率,对于城交公司来讲,内部控制涉及到所有业务职能,还涉及到对于各项目部的机构控制。
就这样,城交公司有效应用电子商务系统、供应链系统、生产指挥系统、集中管理系统,特别是以盾构法组织生产的集成系统等多种系统,积极盘活各项目部和机械设备维修中心现有库存结构,优化库存“续航”能力,降低中转费用,提高了材料运转效率。宏观管理施工生产需求变化,优化进料结构,畅通信息渠道,实现均衡稳定供应……
通过对管理系统的应用,城交公司整合优化配置资源的能力不断得以提升,一个排土系统、推土系统、衬砌拼装系统或者辅助注浆系统的配件损坏或丢失,可能在瞬间就能查询到责任主体以及更新的路径。
信息化使风险控制增强
其实,城交公司多年来致力于人、财、物存在姿态的数据化及业务流程的信息化,其直接的现实目的是内控管理,其战略目标是风险控制。
自2007年的一个春天起步,当寒冬的凌烈尚未退去,城交公司已在广州发力,开始了躬身实践集团公司向路外突围、向地铁进军的战略决策。
如今,他们以领军者的姿态布局全国各主要城市,开辟了车站、暗挖隧道、明挖隧道以及盾构隧道多个产品系列,实现规模与品牌齐头并进的发展模式。
在企业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风险控制日益受到高层关注。
今年的8月7日,中铁十五局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许东坤在昆明地铁工地现场检查指导工作时发表讲话,要求强化以内部管理为主的风险控制管理。
同年8月11日,中铁十五局集团公司党委书记张汉云在深检查指导工作时发表讲话,要求强化以市场信誉为主的风险控制管理。
在人、财、物存在姿态数据化及业务流程信息化的基础上,城交公司在强化财政、物资设备等的集中化管理的同时,亦实现了人力资源的集中信息化管理,并成立了员工储备管理中心,为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决策咨询功能和人才支持。为各业务层面的风险控制提供信息化工具支撑。
集团副总工程师兼城交公司经理朱伟经常督促信息数据录入进度,并注重公司团队精神的培育和发展风险控制,强调业务板块的相互支持和协调,业务数据能反应公司发展现状,能反应工程进度、安全、质量和效益的可控状况。
于是,在布局全国各主要城市的地铁项目上,当在盾构机穿越既有建构筑物的时候,他们往往根据鉴定和监测的数据,把整个业务现状和风险控制集成化,进行对象化的建模,模拟出基于保护建构筑物要求的各项盾构掘进参数。以及现有的施工行为存在哪些风险,哪些风险是在哪些流程上等等。
就这样,城交公司通过实现各业务板块的信息化,达到有效了解企业经营真实的信息和及时信息,最终集成合理信息,对风险点进行及时分析对比,产生预警信息,做到防患于未然。
如今,在奔往行业领军者之路上,可以预想,信息化使城交公司内控管理越来越薄,越来越有效率。专业优势越来越强,品牌形象越来越响亮。 |